经典的成语故事

安居乐业 心旷神怡 小心翼翼 无可奈何 高山流水 画龙点睛 呕心沥血 争先恐后 哄堂大笑 兴高采烈 爱屋及乌 狐假虎威 妄自菲薄 百发百中 刻舟求剑 一丝不苟 不耻下问 入木三分 九牛一毛 囫囵吞枣 杯弓蛇影 叱咤风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有恃无恐 如火如荼 民不聊生 此地无银三百两 卧薪尝胆 千钧一发 差强人意 乐不思蜀 闻鸡起舞 破釜沉舟 如释重负 刚愎自用 欲盖弥彰 神机妙算 朝三暮四 杞人忧天 胸有成竹 诚惶诚恐 亡羊补牢 乘风破浪 越俎代庖 狡兔三窟 门可罗雀 刮目相看 如雷贯耳 以身作则 安然无恙 废寝忘食 弄巧成拙 侃侃而谈 司空见惯 沧海桑田 义无反顾 自惭形秽 四面楚歌 一筹莫展 不屈不挠 开卷有益 扑朔迷离 望洋兴叹 踌躇满志 后生可畏 义不容辞 杯水车薪 口若悬河 盛气凌人 指鹿为马 家喻户晓 萍水相逢 苟延残喘 三顾茅庐 滥竽充数 不拘一格 车水马龙 按图索骥 有志者事竟成 为富不仁 狼子野心 不可救药 瓜田李下 名不虚传 守株待兔 贪得无厌 炙手可热 五十步笑百步 李代桃僵 竭泽而渔 众志成城 趾高气扬 生灵涂炭 负荆请罪 天衣无缝 怒发冲冠 狼狈不堪 兔死狗烹 手不释卷 奋不顾身

成语故事大全(共4000个)

1

按兵不动

【典故】春秋末,晋国东部的卫国是个弱小的诸侯国。被迫与晋国结盟,实际上完全听命于晋国,不住地给晋国进贡财物。当时任国君的卫灵公不愿长久处于屈辱的地位,便与齐景公缔结盟约,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晋国执政的卿赵鞅不能容忍卫国背叛晋国的行为,立即 ......
2

安步当车

【典故】有一天,齐宣王要召见贤士颜斶,就对他说:“颜斶,你过来。”没想到颜斶竟然回了一句:“大王,你过来吧!”齐宣王听了,顿时脸色发青,大怒的说:“你这是什么态度,是君王高贵呢?还是贤士高贵?”颜斶从容的说:“自然是贤士高贵,这是有历史为证的。从前 ......
3

安不忘危

【典故】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书《周易》关于吉凶祸福有深刻的论述,特别在治国方面的解释是相当深刻。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才能得以保全。 ......
4

爱才若渴

【典故】明末大学士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从师于“江南第一书画家”董其昌,书画方面大有长进,成为清初著名画家之一,他作画风格独特,深受人民的喜爱。他爱才若渴,把自己的书画及藏画经常展览,让四方有名的画家或爱好者来观摩,请他们 ......
5

暗度陈仓

【典故】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
6

暗渡陈仓

【典故】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 ......
7

哀鸿遍野

【典故】《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
8

哀毁骨立

【典故】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和峤按照风俗习惯,守孝三年,神气丝毫没有损伤。而王戎则不同,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灵,十分伤心,而且吃的很少,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 ......
9

爱鹤失众

【典故】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百姓怨声载道。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典故】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 ......
10

安居乐业

【典故】安居乐业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 ......
11

暗箭伤人

【典故】春秋时,郑国联合鲁、齐两国共同讨伐许国。在攻打许国都城时,老将颖考叔手执大旗,登上城头。青年副将公孙子都眼看颖考叔就要立大功,心怀忌妒,对他暗放一箭,正中背心。颖考叔顿时一个跟头栽下城来。另一副将瑕叔盈还以为他是被敌人射死的,马上拾起大旗, ......
12

哀梨蒸食

【典故】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家种的梨味道鲜美,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大将军桓温每对人不满,便说:“你得到哀家的梨,能不能不再蒸了。”讥笑对方真愚蠢。 ......
13

爱莫能助

【典故】周宣王时期,齐国发生暴动,杀死齐厉公,焚毁都城。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去平息暴动,重建城池。仲山甫虽然同情人们的举动,但杀君烧城是大逆不道。他决定快速行动,离开京城时,亲友们都来送行,并作诗歌颂他的功绩,如“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 ......
14

爱莫之助

【典故】周宣王时期,齐国发生暴动,杀死齐厉公,焚毁都城。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去平息暴动,重建城池。仲山甫虽然同情人们的举动,但杀君烧城是大逆不道。他决定快速行动,离开京城时,亲友们都来送行,并作诗颂他的功绩,如“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15

安如泰山

【典故】安如泰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像泰山一样安稳,不可动摇。形容十分稳固。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 ......
16

安然无恙

【典故】安然无恙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 ......
17

暗室不欺

【典故】春秋时期,卫国贤臣蘧伯玉一贯遵守朝中礼制,夜间乘车经过卫灵公的宫殿前,按照朝中礼制得下马车步行。他从来就不因夜晚没人看见而不遵守宫廷礼节,卫灵公因此十分器重他,并经常在朝会上夸他暗室不欺。 ......
18

爱势贪财

【典故】王熙凤背着太太她们为守备与张家调停婚约之争,张家父母见贾府派人来调停,自然爱势贪财,就把以前的婚约退掉,没想到他的女儿是个烈女,就自缢身亡。原婚约的男方守备之子听说金哥自缢,也投河而尽,让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得3000两银子。 ......
19

按图索骥

【典故】春秋时,秦国的伯乐很善于鉴别马匹。他把自己识马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叫《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马匹。他儿子熟读这本书后,以为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到处去按图索骥。有次他见到一只癞蛤蟆,前额刚好与《相 ......
20

爱屋及乌

【典故】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西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决心推翻商朝统治,积极练兵备战,准备东进,可惜他没有实现愿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称王,世称周武王。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奭(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 ......